朱元璋史称明太祖,也即明朝开国第一任皇帝。
关于朱元璋的故事正野史籍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剧里都有。愚只想以此小文说说那帮跟随他打江山争天下的哥们儿们的命运和结局。
关于这帮哥们儿有不同的版本和说法,愚搜罗了一下取一个人数较多的做依据尽可能接近历史真实。
这个版本有徐达、常遇春、刘伯温、李善长、李文忠、邓愈、朱文正、汤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兴、廖永忠、傅有德、冯国用、冯胜、沐英、蓝玉等,这些有功之臣也都是朱元璋不同时期的铁哥们。
徐达:朱元璋最铁的哥们儿之一。说是病死,但有另有其因说法,徐达有严重背痈而不能不吃朱元璋所赐蒸鹅,食后不久病发而死。
常遇春:更是一员猛将,因病死于北伐途中。也即刚刚打下江山次年,尚未坐享天下几天即病亡。
汤和:朱元璋也是发小铁哥们儿,在功成名就,位极人臣,蒸蒸日上之际,悄然选择了归隐,使得他成为朱元璋手下得到善终的开国将领少数之一。
李善长:智勇双全,一路鞍前马后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后位极人臣,后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便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70余人一并处死。
刘伯温:被喻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是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王朝的第一谋士。病亡。但有胡惟庸奉旨探望重病的刘伯温令医生下毒后不久而亡之说。
胡惟庸:李善长的忠实门徒,一路高升至左丞相。被朱元璋以“擅权植党”、“枉法诬贤”的罪名处死,遭受牵连者多达3万余人。朱元璋甚至在胡死后十年,还给他安插了一个“通倭谋反”的十恶不赦罪名,这便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
李文忠: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建国后病死。
邓愈:16岁领兵抗元,1355年率所部万余人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邓愈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1377年(明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朱文正:朱元璋的亲侄儿,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曾任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朱文正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战功卓越。因战后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后私通张士诚,被朱元璋得知被囚禁,病死于监狱;
朱亮祖:明朝开国将领,永嘉侯。他在镇守广东期间,与当地豪强勾结,使朱元璋冤杀番禺县令道同,最终被朱元璋察觉。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朱亮祖被召回京师,与长子朱暹一同被鞭死。
胡大海:元朝末年,从朱元璋起事。渡江后攻取皖南、浙江等地,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七日,部将蒋英邀请胡大海前往八咏楼,视察士卒演习,大海不疑有他,欣然前往,未上马时,有苗将钟矮子跪于马前称“蒋英欲杀我!”胡大海未及回答,即被蒋英以铁锤打死,次子胡关住同时被杀,耿再成亦死。
周德兴:朱元璋同乡,少年时期便已是朋友。随军攻克滁州、和州。功劳显赫,被封为江夏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十日,儿子周骥在宫中和宫女淫乱,周德兴受株连被杀,公田被收。
廖永忠:早年与汤和共讨方国珍,平定浙东;后俘陈友定……因鄱阳湖之战战功卓著,朱元璋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赏赐给他。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终年五十三岁。
傅友德:元末参加刘福通军,随李喜喜入蜀,旋率部归朱元璋,七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朱元璋盛赞傅友德功勋第一。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大宴文武,忽然提起说对傅友德的二儿子有些不满,傅起身告罪,上责友德不敬,朱元璋命他提取二儿子首级,顷之,友德提二儿子首至。朱元璋说:“何忍也。”,傅友德说:“不过欲吾父子头耳”,最后在朱面前自刎死。
冯国用:元朝末年,他与冯胜结寨自保,后归附朱元璋,劝其先取金陵以为根本,颇受信任。渡江后,冯国用受命掌管亲兵,被委以心腹之任。他多立战功,累官至亲军都指挥使。至正十九年(1359年)四月十五日,在参与绍兴之役时,冯国用因暴病死于军中,年仅三十六岁。
冯胜: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女婿朱橚亦曾因秘密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严惩。冯胜功劳最多,多次因小事违背了朱元璋的心意。蓝玉被杀当月,冯胜应召回京。两年之后,被赐死。
沐英:朱元璋养子,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沐英12岁起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1376年(明洪武九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5月,沐英又因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于太子死后的两个月,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48岁。
蓝玉:早年随朱元璋起兵,勇敢善战,功绩显赫。洪武二十年(1387年)任大将军,二十年封凉国公。朱元璋比之为汉代卫青、唐代李靖。但蓝玉却恃功骄横,夺占民田,多行不法行为。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告其谋反,结果被族诛,牵连致死者达15000余人。
郭英:他与兄长郭兴从朱元璋起兵,先后跟随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平定中原、云南等地,身经百战。1384年(洪武17年)封武定侯。身历大小百余战,伤痕遍体,未尝以疾辞。死于永乐元年(1403年),死年六十七岁。
这些文臣武将都是在不同时期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夺江山的,曾经都是朱元璋的亲如兄弟的铁哥们儿,都曾为扫除陈友谅张士诚等造反力量、推翻蒙元建立大明立下过赫赫战功,基本都是明朝的开国元勋。纵观他们亡故不难看出有意外死亡的,有因当时医疗条件和水平有限不治身亡的,也有触犯了大明律令而死的,更有杵逆龙鳞有违圣意被处死或赐死的,还有被认为某逆而被处死的。也即有人造化不济阳寿苦短无缘享受胜利成果的,或者享受的时间太短暂太有限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得了天下坐江山时段被当初的铁哥们处死的。不说命短先逝者,像李善长、徐达、刘伯温、胡惟庸、朱文正、朱亮祖、周德兴、廖永忠、傅有德、冯胜、蓝玉等人皆直接间接死于昔日的铁哥们儿朱元璋手里。
朱元璋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但大肆屠杀功臣、拜把子兄弟让人诟病不已。后人不禁要问怎么会这样,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些被处死的文臣武将尽管死因看似不尽相同,其实回答起来并不太复杂和困难。要搞搞清楚跟着哥们儿一同打江山不意味着江山打下来了就是大家伙的这一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大明王朝是谁的?是皇帝朱元璋朱皇帝家的,不然住到皇宫的怎是朱元璋一家而不是一群铁哥们儿呢?皇位继承人怎能只有朱家的后人而旁人连边儿也不能碰呢?打江山时是铁哥们不假,等新皇上朱元璋坐上龙椅时即刻就变成了君臣主仆关系,臣子再大说穿了还是皇家的奴仆而已,好听一点可谓“高级临时打工仔”。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千年铁律自然而然地把往昔的哥们弟兄化为上下龙虫两界,君是君臣是臣一清二楚,君可处臣死,臣不得犯上,一但越界只能对不起往昔的铁哥们了,该杀该刮也就是真龙天子的一句话。这是其一。其二是任何朝代都坚决不容谋逆之心谋反之举,涉及皇家江山社稷安危的原则大事绝不容忍和宽宥。这也是皇帝和朝廷坚守的不可触及的红色底线。谁若是要践踏和突破,哪怕爹娘老子兄弟姊妹也坚决不行,皇帝佬会动用一切手段和措施予以消灭。皇家人都这样,况乎所谓的哥们儿?以身试法者不论何人格杀勿论。就是背后议论议论嘟嘟囔囔也不容。历代如此。何况朱皇帝建立了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关,专门从事消灭一切试图企图谋反的各种阴谋。蓝玉等人被告企图谋反被杀再正常不过。曾经的功臣和朱家江山相比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其三朱元璋聪明但疑心戒心过重,时时刻刻警惕防备怀疑手下人对他的江山有觊觎之念,又为了皇子皇孙顺利接班,不得不清除他认为的障碍,这些“障碍”也自然包括昔日为他卖命的哥们儿们。作为开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战功显赫的凉国公蓝玉居功自傲,日益骄横起来,恰好此时朱元璋年仅38岁的太子朱标病故身亡,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年幼的皇孙朱允炆被能臣宿将欺负,上演北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翻版,朱元璋不得不对大将军蓝玉下手,为自己的孙子扫清接班上位路上的障碍。蓝玉“谋反”案涉及人数达15000余人。徐达是从不热衷政事的老实忠厚的武将,且年迈重疴,就这朱元璋还是不放心这位老哥们儿,还是将他及时地送上了西天。其四是历朝历代任何国度都有法度律令,刑不上大夫的时代已经过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装装样子做做幌子也罢,有时事情做的太难看,实在看不过眼也得做做样子“依法治国”。有的臣子恰恰忘记或者自恃功高不尿这一条,骄奢淫逸贪污受贿作奸犯科胆大妄为,这些事儿有损威龙威,给皇上脸上泼墨,更主要是朱皇帝祈盼他家的江山他家的江山千秋万代呢,这些人如此肆无忌惮枉法如此猖獗败坏朝纲,皇帝为了他的千秋大计而不得不痛下杀手。
上述4点怕是一些有大功之臣被昔日哥们所杀的主要原因吧?从另一个方面看,朱元璋是否有点儿卸磨杀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味道呢?
如果把这些功臣们死于昔日哥们儿归于命运的话,只能说他们亲手打造的朝代就是皇上一手遮天一人说了算的朝代,如果他们当了皇帝能跳出那个窠臼吗?
2018.01.27.19:45.